文 / Steven W.
由於擁有耐髒汙、易保養與平價等優點,如果你只需要皮革的外觀及質感,例如一些家具或擺飾,而不是在「直接使用」的情形下,合成皮革(假皮)亦不失為一種好選擇。
然而,若是穿戴上身的產品,例如皮衣、皮帶、皮包與皮鞋,你就應該留意合成皮,尤其是別在不需要的時候買下它;因為無論那多漂亮(還未必便宜),合成皮本身就不是經得起反覆使用的材料 ── 如果你想買合成皮包,我會建議你倒不如換一個帆布包。
選擇有信譽品牌及店家
為了避免誤買合成皮,首先,你該理解「懂不懂皮革」與「會不會被騙」是兩件事,就像所有的詐騙,沒被騙的不代表是專家,而是他們知道不可能用滷肉飯價格(即使是鬍鬚張)吃到牛排。
一般而言,在精品專櫃沒有疑慮,至於其他多數櫃位的皮件,則都會有標明商品材質的標籤;時下眾多的手工工作室皮件雖無標籤,風格與價位也不同,但大多皆以歐美進口皮革作賣點,所以亦少有用合成皮的情況。
對低價提高警覺
真正該留心的,是缺少商品標籤,卻已經符合大眾消費習慣的自營店鋪,一般而言,售價 1,000 元以下的皮帶或皮夾; 2,000 元內的皮鞋;不滿 5,000 元的背包、手提袋,還有未滿萬元的皮衣,只要產品低於這些價位,你就應該有所警覺,當然,也不能忘記高價合成皮的存在。
而這份警覺心不只是用在分辨,換句話說,你也不必糾結於一條 199 的皮帶是否為真皮,因為價格本身已透露大量訊息:即使那是真皮,也不是什麼好東西。
別認為分辨很容易
分辨真假皮,網上的常見方式不外乎觀察皮革紋路、觸摸、嗅聞和燃燒測試,但事實是,各種紋路都能透過壓紋辦到(要是你沒看過真的鱷魚、鴕鳥或蜥蜴皮,更是無從比較);真皮本身的觸感不只一種;連食物的味道都可以黑心,當然更別提皮革,而最後,你更不可能在想買的東西上頭點火。
總而言之,雖然有些死板的假皮很好分辨,但有相當水準的合成皮也已能騙過多數人,直到你發現它的表層開始水解剝落……
這些合成皮產品尚未剝落的部分,無論壓紋(左)或羊皮毛細孔(右)皆以假亂真
圖片來源:www.facebook.com/stevenwleathercraft
觀察背面及切斷面
對一般人來說,較容易分辨的方式是翻開皮件摺邊處,觀察它的「背面」或「切斷面」;如果看到網狀織布纖維(圖),或者是類似泡棉材質的纖維,就幾乎能斷定是合成皮;至於真皮斷面則是不規則的絨面、組織纖維層,就像麂皮的模樣。
- 除非特別說明,文中皮革係以市面最普及之牛皮為討論範疇。
- 皮革知識極為複雜,即使業界內的認知與用詞都會有出入,所以,這系列文章並非要你成為皮革專家,而是站在消費者角度,釐清一些常見的皮革迷思。
Leave a Reply